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主页 > 古董鉴赏 > 行业新闻 >

安信9平台登录地址:流失国宝亮相春晚,原来是他们盗凿了天龙山石窟

关键词:行业新闻

日期:2023-03-18 18:02作者:admin
我要分享

  相信许多人都被今年“春节联欢晚会”上,跨越百年终于回家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激动到了。

  对于普通人而言,天龙山石窟听起来有些耳生。“春晚”上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院长杭侃告诉大家,一百年前,天龙山石窟遭到大面积盗凿,始作俑者是谁呢?今天,纪事君就为您讲述这段国宝飘零的故事——

  无头的石窟

 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天龙山上,东西两峰共有25座石窟,分别开凿于东魏、北齐、隋、唐各朝,有造像500余尊,浮雕、藻井、壁画等1144处,其美学成就可与“云冈”“龙门”媲美。

  1917年,日本东京大学考古学家关野贞在华北考察时发现了这处石窟。他在考察报告中公布了许多天龙山石窟的照片。

  天龙山石窟的精美举世瞩目,但也引来文物贩子的觊觎。日本文物贩子、山中商会的老板——山中定次郎在《天龙山佛像记》里这样写道:

  大正十一年(1922年),当我第一次看到天龙山的照片,就被那里的石窟和造像深深地吸引。时隔两年后的今天,我终于跨越万里来到了天龙山。这里珍藏了北齐到隋唐时代中国佛教艺术最鼎盛时期的辉煌。它们给我的惊讶和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。

  天龙山石窟佛造像

  1926年,山中定次郎再次率队进入天龙山。

  等待运输佛像的畜力车

  山中定次郎与净亮和尚的合影

  被山中商会盗凿的佛首

  1926年,山中定次郎再次率队进入天龙山。这次,他将两辆装满金银财宝的牛车,直接赶到天龙寺住持净亮和尚的门前。

  山中定次郎回忆:

  我终于用手中的真金白银说服了净亮僧人,他同意让我带走一部分造像的头部,这不禁让我异常兴奋,每当我带着工匠进入一个石窟,凿下一个佛首,那种喜悦,超过了得到黄金万两。

  天龙寺本为守护天龙山石窟而建,但是在金钱的驱动下,净亮和尚却成为了山中定次郎的帮凶。在净亮的掩护下,动辄几十公斤重的佛头被野蛮地凿下,装箱运下天龙山。

  据统计,山中定次郎一共从天龙山石窟盗运了45个佛头。这些历经千年的精美石刻,通过北京转运到日本,并经由山中商会的贸易路线被卖往世界各地。

  1932年11月,山中商会在日本东京美术协会举办了“世界古美术展”,并将这批天龙山石佛公开拍卖。此时的天龙山石窟,已然成为一个“无头的石窟”。

  山中定次郎是何许人?

  山中定次郎是二战前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古董商。他早在19世纪末,就把业务扩展到了欧美。

  不过,关于山中定次郎和山中商会的资料非常有限。一直以来,研究者们主要引用的是山中定次郎去世后,他的家人为其撰写的《山中定次郎传》。

  日本东北大学富田升教授认为,多年来学界对山中商会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,二战结束后日本海外资产被冻结,再加之停战时的混乱局面,许多相关资料都散佚了。

  据《山中定次郎传》记载,定次郎生于1866年,是大阪古董商安达信五郎的长子,本名叫安达定次郎。

  晚年的山中定次郎

  1878年,刚刚小学毕业的定次郎到另一位古董商山中吉兵卫家做学徒。定次郎小小年纪就很有想法,他一边在山中吉兵卫家做学徒,一边在大阪市立商业夜校和英语私塾学习。

  很快,山中吉兵卫就发现这个年轻人头脑清楚,性格沉稳,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于是,他收定次郎为养子,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。从此,安达定次郎改名为山中定次郎。

  事实证明,山中吉兵卫眼光不俗,山中定次郎很快就凭借他的英语知识和过人的眼光,将分店开到了美国纽约。他发现,当时欧美各国刚刚崛起的新富阶层,对东方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猎奇心理。山中定次郎抓住这个商机,将古董业务扩展到西方。

  1900年,山中定次郎将公司改组为山中商会,并且亲自担任业务执行。此时,山中商会的分号已经遍布欧美许多城市。在此期间,他与许多西方学者、富豪、收藏家和博物馆结下深厚友谊,并为进一步开辟世界市场做了周密布局。

  随着海外市场对中国艺术品需求的增大,山中定次郎把目光转向了拥有几千年文化积淀、地上地下文物都最为丰富的中国。

  坐在紫禁城皇帝宝座上的山中定次郎

  1901年,山中定次郎将办事处开到了北京东城麻线胡同3号。

  当时,北京刚刚经历了庚子国变的惨祸。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,联军司令瓦德西向士兵们发布了可以任意抢劫5天的通告。

  由劳改犯、小偷、雇佣军等组成的士兵们,顿感喜从天降,肆无忌惮的掠夺开始了。当时正在北京的法国人皮埃尔·罗提在《在北京最后的日子》一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:

  在北、中、南三海子,仪鸾殿慈禧寝宫中的珍宝让这帮盯了两千年的眼睛再次把瞳仁放大,面对整屋没来得及摆放的内库文物艺术品,他们自叹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。最先来到这里的是日本人,已经在里面乱翻了一通。跟着是哥萨克人、德国人,现在才轮到我们……里面珍贵的物品倾泻出来,一堆堆的碎片,像碎玻璃的溪流闪闪放光,又像搪瓷、象牙和瓷器的瀑布。

  这是一场中国文化的浩劫,却是古董商贩们的狂欢。由于士兵们不能将所有抢来的艺术品带回国,许多人选择在北京就地处理。当时,整个北京城几乎变成了一个露天的古玩拍卖场。从东四牌楼到西四牌楼,从天坛到前门大街……到处都有小型的拍卖场,几万联军士兵变成了几万名文物贩子。

  人们从所未见的大内珍藏,第一次流落到民间,而且价格低廉得令人咋舌。据《庚子大事记》记载,一个西洋商人仅花了一元墨西哥银元,就买到了“圆径三分之珊瑚珠百余颗”。

  不难想象,为什么山中定次郎会在此时将办事处开到北京。

  山中定次郎主要靠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商,来收集落魄王孙们出售的皇家珍品。那些年,山中定次郎每年定期来北京两次,每次大概停留两周时间。

  每次,北京支店的店长高田又四郎都会事先联络好北京古玩行的各商号,来山中商会院中摆摊。琳琅满目的古玩被摆放在6尺的长桌上,山中定次郎带着欧美各个分店的采购人员,按照各个市场的需求一一挑选。

  每天都有不下200名古玩商,从全国各地赶来。他们乘坐着人力车,抱着大包小包涌入山中商会北京支店的小院里。曾目睹过此情此景的壶中居老板广田不弧斋用“壮观”一词形容:

  一听说山中老先生来北京,北京的一流至二三流同业和杂货店主,就都显得很活跃。老先生早晨在北京分店采购物品。在老先生从住宿的扶桑馆饭店前往麻线胡同分店之前,分店里,从大门口到里面的通路上,以至宽敞的庭院中,就挤满了很多同业者。大家争先恐后地打开包袱,摆上各种物品。三代的铜器、石器、陶瓷器,各个时代的佛教美术、金、银、铜、锡器……这些同业者摆列物品的情景,实在壮观……老先生上午在这儿收购完,下午去各一流同业者的店铺,还去买收藏家想卖的东西……每次全中国的同业者和杂货商人,都会得到莫大的好处,所以他们都以敬仰之心迎接山中老先生。而且,我在各处看到所有一流同业者的私室里,都装饰着老先生的照片。

 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古董商争先恐后地给山中商会送货呢?

  当时的日本古董商仓桥藤治郎在给山中定次郎写的悼文中提到,一般的古董店对外行人和稍次级的古董商压价压得很低,但山中定次郎却不这样做。他给下线古董商开出的价格很高,也就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古董商的积极性。

  山中定次郎在北京的时间并不多,平时的买卖活动都是由他北京分店伙计打理。只有牵涉重大购买项目时,他才会亲自露面。

  1912年,山中定次郎遇到一件千载难逢的大生意。

  买空恭王府

  1912年初,小恭王溥伟逃到青岛,与肃亲王善耆、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一起谋划着招兵买马,策动“满蒙独立运动”的事。为了凑足复辟经费,他打算把恭王府中的文物珍玩打包出售。得到消息的山中定次郎,在友人山中六三郎和冈田友次的陪同下,来到了恭王府。

  当时,溥伟逃到青岛,他的母亲避居西山戒台寺,他的弟弟,也就是后来的知名大画家溥儒,也避居戒台寺内。山中定次郎造访时,偌大的一个恭王府竟一个主人都没有。

  经过一番复杂的手续后,山中定次郎一行人被管家引入恭王府。在“1913年纽约拍卖图录前言”中,山中定次郎这样描述他踏入恭王府的情景:

  穿过恭王府一道又一道大门,是排列整齐的建筑,居住着恭亲王的家人、侍从等三四百人,还有供王府护卫队居住的区域……院落的后面,穿过花园的中心,是大书房,那里除了左右两侧丰富的藏书外,主要陈列青铜器和玉器。距藏书室不远是一幢巨大的两层建筑,看上去十分坚固,呈L形,这座建筑可以被称为“美术馆”,里面有数不胜数的珍宝。

  穿过这个藏宝楼,走进一座石拱门,是一座花园,园内奇花异草掩映着茶室、湖心亭和赏月台,在这样一个地方,欣赏着秀丽的自然景色和精美的艺术珍品,人们肯定会流连忘返。

  这次交易中山中定次郎与恭王府管家的合影

  恭王府大门

  山中定次郎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,但是第一次踏入恭王府,他还是被这座王府的奢华震撼了。从这段描述的语气中,不难体会到他当时的激动心情。

  这也难怪,因为有清一代,没有哪个王府像恭王府那样达到了王府建筑与收藏的顶峰。恭王府收藏的古玩和艺术品,数量之多,档次之高,仅次于紫禁城。

  山中定次郎走入恭王府中,犹如走入了一个巨大的宝库,眼花缭乱,应接不暇。《山中定次郎传》中这样写道:

  府邸相当大,比如仓库,专放如意的如意库,放书画的书画库,放古铜器的铜器库,像这样的,就有几十栋……库里的东西上,竟然积着十五毫米左右的灰尘。仅翡翠首饰,就非同寻常,实在华丽,带回日本,即使卖给妇人做发箍,一粒也能卖四五千日圆。

  然而,面对眼前巨大的宝藏,恭王府的大管家却完全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和市场行情。山中定次郎回忆,大管家像抓豆子和金米糖一样,用双手抓过一把珠宝来问他:“这些你出多少钱?”

  其实,也不能怪恭王府的管家无知,常年生活在金山银山中,恭王府内所有人对这些奇珍异宝都已经麻木了。清王朝灭亡后,许多没落王孙都依靠变卖家产来维持奢华的生活。他们根本不把这些宝贝当回事儿。

  上世纪30年代,溥儒将唐代大画家韩幹的《照夜白图》卖给了英国人。大收藏家张伯驹得知后,极为愤慨。溥儒却轻描淡写地说:“至于吗?”从主人对府内珍玩的态度,也不难理解仆人贱卖的举动。

  恭王府的收藏分为如意库、书画库、玉器库、青铜器库等几十个宝库。在这次非同寻常的收购中,恭王府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,谁也说不清楚。

  原恭王府文物保管处处长鲁宁告诉纪事君,当时山中定次郎带了两个伙计,一同来到恭王府,显然是为了清点账目的。恭王府的大管家在处理了这么一大笔珍玩后,也不可能不给主家报账,但是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找到相关的第一手资料。

  据鲁宁推断,一方面溥伟不愿意背负出卖祖宗收藏的恶名,一方面高调拍卖很可能会引起民国政府的注意,因此无论是山中商会还是溥伟,都有意掩盖了这次交易。

  可以肯定的是,在一番权衡之后,山中定次郎买下了恭王府除书画外的青铜器、玉器、翡翠、陶瓷等几乎全部收藏。

  具体的名目和交易数额,连《山中定次郎传》中也是欲言又止,只含糊地写道:“数额不同于十万或二十万”。

  这次交易奠定了山中定次郎成为世界级大古董商的基础。交易之后,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,感慨地说:“无论哪个商人,这是一生不会再有的事情。”

  在这次交易中,山中定次郎到底从恭王府买了多少文物,成交价是多少?至今仍是一个谜。唯一流露出的一点蛛丝马迹是,一年以后溥伟为了推动复辟活动,又想把恭王府的地卖给正金银行。

  据日本浪人宗方小太郎记载,溥伟派汪钟霖找到他说:“恭王府在北京附近有价值约200万两白银的土地,恭王爷想把所有土地抵押给正金银行,限期3年,借款50万两。拜托您与正金银行交涉一下。”

  宗方小太郎找正金银行经理疏通,经理说:“恭亲王以前卖书画古董藏品得款约为40万元,现在又要借款50万元,这或许是要借助外国人的力量来保护王府?希望您能将他借款的本意告诉本店。”

  宗方小太郎向汪钟霖转达了正金银行方面的担心,并询问溥伟典押地产的本意。汪钟霖说:“绝非为了保护王府。恭亲王为了联络各地同志安信9平台登录地址,要在济南、汉口、上海等七地设立机关。经费一年大约要11万,3年要30万。”溥伟天真地认为,3年复辟必成,借50万大洋够了。

  鲁宁推断,这段记录中,正金银行经理提到的溥伟卖文物得到的40万元,很可能就是他与山中商会交易的金额。

  有图录为证

  恭王府的这批文物后来流落何方?由于缺乏原始的交易记录,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。幸而山中商会在收购了这样一大批文物后,曾在纽约和伦敦两地举行过两次盛大的拍卖会,才为这些文物留下了部分记录。

  1913年2月27日、28日和3月1日三天,来自全球的大古董商、收藏家和各大博物馆云集美国纽约,赶来参加山中商会举行的“恭王府收藏拍卖会”。

  1913年纽约被拍卖的恭王府旧藏之笔筒

  纽约1913年恭王府拍卖图录

  1913年纽约被拍卖的恭亲王收藏之清乾隆御制紫檀漆地嵌玉圆光座屏。2010年,这对恭王府屏风在香港佳士得再次上拍,成交价3202万港元。

  1913年纽约被拍卖的恭王府旧藏之青铜器

  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拍品,山中定次郎为上拍的文物精心印制了图录。据图录记载,这次拍卖会共有536件文物上拍,玉器250多件,青铜器110多件,瓷器130多件……上面不但印有文物的图片,还有英文简介。鲁宁告诉纪事君,这本图录上的文物是目前唯一可以确认的恭王府流失文物。

  那次拍卖会空前成功,拍品无一流拍,销售总额达280435美元,单件文物的成交价格最高达到6400美元,创出当时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。

  不久后,山中商会又在伦敦举行了一次拍卖会,上拍的文物110多件,以玉石为主,拍卖额6255英镑。

  山中商会在纽约和伦敦的拍卖总额,折合成日元不过60万元左右。1914年3月发行的《书画古董杂志》曾记载,山中商会买下了180万日元的古董书画。杂志中虽然没有说明“180万日元”的文物是否全部来自恭王府,但是这个价格与60万日元相去甚远。

  富田升教授推测,在拍卖前的一年中,山中商会已经通过商店零售的方式,陆续出售了许多恭王府文物。这两次拍卖会,不过是清理库存而已。

  那些通过零售方式出售的文物具体是什么,有多少?永远都将是一个谜。富田升估计,山中定次郎从恭王府收购的文物在2000件左右。

  山中商会的覆灭

  1936年底,山中定次郎去世,山中商会的鼎盛时期也随着他一去不复返。

  1937年,山中商会在伦敦举办的展览会,成为它最后一次常规展览。此后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欧洲各国陷入战争的泥潭,古玩市场一片惨淡。

  1941年,太平洋战争爆发,美国对日宣战,山中商会在美国的各个分店统一由联合国财产管理局管理。山中商会正式停业。

  1944年五六月之间,山中商会在美国的库存被分23次拍卖。山中商会损失了近80%的资产,终于走向了覆灭。

  多年来,山中商会到底从中国盗取了多少国宝,已无法考证。所幸,2021年2月11日晚,农历春节除夕夜,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,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,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,飘零百年,国宝终回故里。来源:北京日报

  举报/反馈